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真友 博客

寻找老战友,结识新朋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书法千万条,死记这四条!  

2015-02-06 20:58:36|  分类: 【转】书法理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 

 


书法学习好似爬山,从山脚到山顶路有千万条,

其中有四个点是必经之地:

字型准,笔力够,韵味足,历练多。

现分别试叙如下:

第一、字型准

1,要临好帖。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,以往书论里谈到的古碑帖现在基本都能印刷出版,而且价廉物美。所以生活在当下可以见到如此丰富的古碑帖是前人难以想象的。古往今来传世碑帖鱼目混杂常给初学者带来误导。因此初学者如何选好适合自己秉性的好帖反而成为一个难点。

2,要临好字。通常学习古碑帖容易掌握字型,学习古帖容易掌握笔法。所以古碑帖两者结合学习效率会高一点。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看原件为好。因为碑是写好再刻,所以哪个字写坏了可以改好,对于初学者而言碑刻一经刻工修饰加工有些笔法也就不易看清。

 

书法千万条,死记这四条! 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
3,要知原理。中文常用字有5000,字分五体,每体各个单字有时还包含若干写法。古人云百年三万六千日,不在病中即愁中。文字得美在书法学习与鉴赏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门槛,如果不掌握这其中的众多奥妙,即便穷极一生也无法掌握中文字形的全貌。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书家终生只学一体一家一帖。

第二、笔力够

拳谱云: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。如果把字型的研习比做拳,那么笔力的锻炼就是桩,如果把行草书比做拳法 ,那么篆隶楷书就是桩法,如果把创作比作练拳法,那么临摹就是站桩法。当然在使用时两者还是略有不同的。从刚柔相济到文治武功此两者同工而异名不可偏废,没有笔力的笔墨之法是矫柔造作的。用笔的力量要达到能符合技巧的需要,就像超前消费一样不能超量,贪吃多了一定有害。一般方法得当j经过3-5年笔力也就达到要求了。在这方面我走了弯路所以用时长了一点。所以说书法学习不是没有捷径可走只是难以速成。通常来讲速成的学问易遭淘汰,难得的成绩才可持久。

 

书法千万条,死记这四条! 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
第三、韵味足

韵味的基础来源于小学,是书家修养的体现,是内涵之美,是建立在力量美与字形美之上的更高层次上的美。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文学的附庸。书法的风格要依照书写内容来确定,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书写形式来表现,但绝不可以用同一种风格的书法去演绎不同情调的文章。此二者配合之妙非匠人可解。书家应该知道在何处该如何适度的运用哪些技巧,而且要能做到,不然就宛如空中之楼阁,可望而不可达。


书法千万条,死记这四条! 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
第四、历练多

古人云人书俱老,书法的学习创作之路同人生的经历一样都是人心修炼的过程。一件标榜成艺术品的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历练,技巧表现再丰富也是空洞而无味的,是难以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工匠制作。书法的动态表现力是人们肢体语言的物化,是对文学作品词不达意的有效补充,它能用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来表现最为丰富最为细腻的生活感情。故书家对生活的理解却全面深刻其表现力也就有可能越丰富。

书法是对已经过生活洗炼的文学艺术的再次升华,故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它更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。


书法千万条,死记这四条! 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網絡資料

《中國文化》【姓氏文化】1: 寻根逐流话姓氏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 

《中國文化》【姓氏文化】1: 寻根逐流话姓氏- hung22 - 彬彬的博客


 

 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4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